跳到主要内容

02

四 耕田婆罗堕阇经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摩揭陀国,南山之「一茅」婆罗门村。尔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播种时,约有五百轭牛之犁锄。时世尊晨早着衣2(僧伽梨)、持钵,来至(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耕作之处。尔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以食物分配农夫等。时世尊走近食物分配之处,立于一方。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见世尊为食而立。见已,白世尊言:「沙门!我耕耘且播种,耕耘且播种而后食。沙门!汝亦当耕耘且播种,耕耘且播种然后食。」「婆罗门!我亦耕耘且播种,耕耘且播种然后食。」「然我等未见卿瞿昙之轭、犁锄、锄头、鞭及牛。世尊当时却言:『婆罗门!我亦耕耘且播种,耕耘且播种然后食。』」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以偈白佛曰:

七六

    「卿既自称耕耘者3     我等未见汝耕耘

    我等问汝耕耘法     请为我等说耕耘」 (一)

七七

    「信为种子苦行雨     慧为我轭与犁锄

    惭为锄棒意为勒     正念即是锄与鞭 (二)

七八

    护身恶行语恶行     对衣食住腹制量

    智谛刈除烦恼草     自制柔和我解脱 (三)

七九

    精进为我荷驮牛     运载我瑜伽安稳

    向前行进无退转     欲至彼岸无愁烦 (四)

八○

    如是行此之耕耘     获致涅盘甘露果

    如是行此耕耘后     即得一切苦解脱」 (五)

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以大青铜钵,盛乳粥供献世尊曰:「卿瞿昙请食乳粥;因卿所耕耘,可获甘露果。」

八一

    「唱偈得食非正食4     婆罗门依偈受食

    非诸正见者之法     唱偈得食诸佛斥

    婆罗门净法有时     行乞乃佛生活法 (六)

八二

    具一切德诸漏尽5     恶作寂静是大仙

    依偈以外行供养     为求福者增福田」 (七)

「卿瞿昙!我此乳粥应与何人?」「婆罗门!我未见含括天、魔、梵天之一切世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之中,除如来与如来弟子外,不见能消化、食此乳粥。故汝婆罗门应将此乳粥弃于无草之地或沉于无生物之水中。」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将此乳粥流入无生物水中。当乳粥投注水中,立起沸烟,发出嘶嘶声音,一如为日光炽然之锄头投入水中所发嘶嘶声音。时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身毛竖立、大为悚惧,即来至世尊前,以头伏于世尊足下,白世尊言:「卿瞿昙!希有哉!卿瞿昙!希有哉!卿瞿昙!譬如使倒者起,使蔽者开,教迷者以道,又如于闇夜揭举灯火使具眼者得见诸色。卿瞿昙!汝以诸多之教说说法,我愿归依卿瞿昙、教法及比丘众。我欲在卿瞿昙之处出家,欲得受具足戒。」

如是,耕田婆罗堕阇婆罗门,即于世尊之处出家、受具足戒。而于受戒后不久,尊者婆罗阇独处远离、不放逸、热心精勤独住。不久----正如诸善男子正得由家出家、达非家之目的----于现世具足作证了达,住于无上梵行之终局(涅盘),于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了知更复不至轮回苦界之状态。」如此,尊者婆罗堕阇,即得成为阿罗汉之一人。

以上耕田婆罗堕阇经竟

注1 本经大部分出自S.I.P.172f(S.7.2.1 kasi)。本经与kasi耕田经之相违处:本经是婆罗堕婆罗门闻佛之说法而出家,随后遂成阿罗汉;而耕田经则说此婆罗门归依三宝成优婆塞,而未说出家。可参照杂阿含九八经(大正藏二、二七a以下)、别译杂阿含二六四经(大正藏二、四六六b 以下)。

2 「晨早着衣」是世尊与诸比丘日常乞食生活之一般状态。佛教出家者生活,中夜吉祥卧就寝入眠、初夜与后夜坐禅或经行。天晓即起、洗面漱口。年少比丘为长老比丘备水及杨枝,乃至作其它之琐务以及洒扫僧房内外。行托钵之前,再度坐禅至世人早餐之时起座。着好安陀衣(内衣)、郁多罗僧(上衣)、系带,以僧伽梨衣(重衣)披肩,盛钵入袋、挂于头颈而出行乞。彼等至村落或近城市,出钵持于手上,以僧伽梨衣缠身,威仪庄正托钵。以上晨早着衣,即是携钵与衣之谓。

3 以下之五偈,亦出于 S.I.P.172f。相当于汉译于偈参照杂阿含九八经(大正藏二、二七a以下)、别译杂阿含二六四经(大正藏二、四六六b以下)。

4 本偈亦出于 S.I.P.167;P.168;P.173.Sn.480O之偈。被引用于MIL.P.228偈。又参照别译杂阿含九九经(大正藏二、四○九a)。

5 本偈亦出于 S.I.P.167;P.168;P.173;Sn.481偈。又参照别译杂阿含九九经(大正藏二、四○九a以下)。

五 淳陀经1

八三

铁匠之子淳陀曰

    「牟尼佛陀慧广博     离爱法主最上者

    我辈御者中最优     世间沙门有几何

    谨请佛陀语示我」 (一)

八四

世尊宣说:「淳陀!

    沙门有四无第五     汝今现问为汝说

    胜道者及入道者     道中生活与污道」 (二)

八五

铁匠之子淳陀曰

    「诸佛谁是胜道者     云何无比说入道

    我问道中生活者     为我说明污道者」 (三)

八六

    「离烦恼箭度疑惑     乐趣涅盘无随贪

    天人世界为导师     佛说斯人胜道者 (四)

八七

    教中第一知第一     教中说法有分别

    断疑不动之牟尼     第二比丘说入道。 (五)

八八

    有自制念无罪句     亲闻法句诸善说

    此是道中生活者     第三比丘为依道 (六)

八九

    覆盖伪装行善务     众中傲慢污在家

    虚谈谄谩不自制     非胜行者污道者 (七)

九○

    有闻有慧圣弟子     洞察此等四沙门

    彼等一切知如斯     如斯见已不退信

    云何染污不染污     净与不净可辨比」 (八)

淳陀经竟

注1 本经是世尊临入灭之前,住于波婆城铁匠之子淳陀所有庵婆园时,佛受淳陀最后之供养,于彼时佛应淳陀之讯问有关四种沙门而作此说法。此一说法,在叙述佛入灭前后之巴利长部大般涅盘经(Mahaparinibbanasuttanta)中无存,此为别出之单独经。汉译长阿含游行经及其它之涅盘经类,均未别立而另说此法,乃是包含在涅盘经中。即在:长阿含游行经(大正藏一、一八b)、佛般泥洹经卷上(大正藏一、一六七c以下)、般泥洹经卷上(大正藏一、一八三b)、有部毘奈耶杂事卷三七(大正藏二四、三九○b以下)包含有与本经相当之说法。在有部毘奈耶杂事中,亦有与本经极为相似之说法。

六 败亡经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容貌壮丽之天神,于夜稍过时分,遍照祇园各角落。走近世尊前,然后作礼,立于一方。天神以偈白世尊:

九一

    「我等向瞿昙世尊     欲请问败亡者人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为此我等前来问」 (一)

九二

    「了知胜存者容易     了知败亡者容易

    乐法者为胜存者     嫌法者为败亡者」 (二)

九三

    「第一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请世尊说第二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三)

九四

    「他喜无寂之诸人     喜不善法之诸人

    喜恶离善之教法     此是败亡者之门」 (四)

九五

    「第二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三     如何为败亡者门」 (五)

九六

    「睡眠集会之为事     又懒惰而不精进

    忿恚为自之标识     此是败亡者之门」 (六)

九七

    「第三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四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七)

九八

    「父母之年岁已老2     不是复居盛壮人

    生活富裕不奉养     此是败亡者之门」 (八)

九九

    「第四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五     如何为败亡者门」 (九)

一○○

    「婆罗门或是沙门3     以及其它行乞者

    妄语欺瞒之此等     此是败亡者之门」 (一○)

一○一

    「第五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六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一一)

一○二

    「财产甚多有金银     积聚富裕食物人

    独自一人享美味     此是败亡者之门」 (一二)

一○三

    「第六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七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一三)

一○四

    「夸慢血统憍财富     矜耀自家之姓氏

    轻蔑己身亲戚者     此是败亡者之门」 (一四)

一○五

    「第七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八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一五)

一○六

    「溺着女色耽于酒     终日酷嗜于博奕

    心欲求得反而失     此是败亡者之门」 (一六)

一○七

    「第八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九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一七)

一○八

    「己妻嫌厌不满足     另喜他人之妻女

    乐见游荡诸淫女     此是败亡者之门」 (一八)

一○九

    「第九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敢问世尊说第十     如何为败亡者门」 (一九)

一一○

    「年龄已过盛壮者     如树果实之熟透

    连牵妻女散步行     嫉妒彼女夜难眠

    此是败亡者之门」 (二○)

一一一

    「第十类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世尊请语第十一     如何为败亡者门」 (二一)

一一二

    「不论男人或妇女     居立主人之位者

    散财破产耽酒肉     此是败亡者之门」 (二二)

一一三

    「第十一之败亡者     如斯我等能了知

    再请世尊语十二     何为败亡者之门」 (二三)

一一四

    「生于剎帝利家者     财产小而渴爱大

    希求此世君王位     此是败亡者之门」 (二四)

一一五

    世间此等败亡者     正确具足而观见

    不赴败亡成圣者     彼等幸福升天界」 (二五)

败亡者经竟

注1 依本经之注书为佛说吉祥经(经集小品第四、大吉祥经),因只说示有情繁荣之一面,故诸天更问世尊,世间之有情,缘何理由而衰亡。于是佛于说吉祥经之次日,为彼等说本经。又与本经相当诸偈,见杂阿含一二七九经(大正藏二、三五二a以下)、别译杂阿含二七七经(大正藏二、四七○b以下)。

2 本偈参照Sn.124偈及J.IV.P184。

3 本偈参照Sn,129偈。

七 贱民经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给孤独园。时世尊晨早着衣持钵及僧伽梨衣,为行乞而入舍卫城。尔时,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之居所,然神火之灯、供养供物。时世尊于舍卫城内次第行乞,走近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之居处。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遥见世尊前来。见已,白世尊言:「汝!止于彼处,低级伪滥沙门!止于彼处。汝贱民者,贱民者!止于彼处,勿近神圣之处。」世尊闻是言已,即向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作如次宣示:「汝婆罗门!然汝知贱民者?汝知贱民者之法耶?」「卿瞿昙!我不知秃头者事,亦不知贱民者之法。卿瞿昙!愿汝说示,我欲知贱民者事与秃头者之法。」「汝婆罗门!然者,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说。」「卿!唯然!「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答世尊已,世尊宣说如次:

一一六

    「有忿者或有恨者2     又覆盖伪善恶人

    有恶邪见有谄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

一一七

    一生或是二生者     加害此世之生类

    对生类无慈爱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二)

一一八

    加害包围及掠夺     村落都市诸人等

    此辈称为压制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三)

一一九

    于村落或于林野     人不与而起盗心

    掠夺窃取他人物     应知彼人是贱民 (四)

一二○

    实是承蒙受负债     对汝竟说未贷借

    迫令还债为遁辞     应知彼人是贱民 (五)

一二一

    确实由些许欲心     杀害行道之诸人

    夺取他人些许物     应知彼人是贱民 (六)

一二二

    为己为人为财物     恐失身命及财产

    为人作证说虚语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七)

一二三

    亲戚或友人之妻     或用暴力或合意

    与之相交成淫行     应知彼人是贱民 (八)

一二四

    父母之年岁已老3     盛壮年期已过去

    生活富裕不奉养     应知彼人是贱民 (九)

一二五

    父母兄弟及姊妹     或对父母与亲戚

    以加害语恼乱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

一二六

    若人询问第一义     枉教于不饶益义

    隐蔽真义妄语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一)

一二七

    多作恶业之行为     所作不欲令人知

    隐蔽真象行为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二)

一二八

    时到他家去作客     蒙受佳馔之飨待

    客来不作还飨礼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三)

一二九

    婆罗门或者沙门4     及其它之行乞者

    以用妄语之欺诈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四)

一三○

    婆罗门或者沙门     饭食之时将来临

    出语恼乱而不与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五)

一三一

    此世愚痴之所缠     贪求些许金钱物

    常为不实言语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六)

一三二

    自己宣扬自己行     且又轻贱于他人

    自慢实乃卑贱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七)

一三三

    恼害乃至吝啬者     恶作以及自私者

    诳者与无惭愧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八)

一三四

    或为诽谤彼佛陀     或为诽谤彼比丘

    乃至在家之佛子     应知彼人是贱民 (一九)

一三五

    自己实非阿罗汉5     声言而为阿罗汉

    含括梵天世间贼     此实最下之贱民

    我为汝等作说明     此等类人称贱民 (二○)

一三六

    非因生来乃贱民6     亦非生是婆罗门

    乃由依行是贱民     亦依行是婆罗门 (二一)

一三七

    我说如此之真伪     由此次例可得知

    杀犬之摩檀迦事7     有名旃陀罗之子 (二二)

一三八

    然彼摩檀迦得难     所得第一之名声

    多剎帝利婆罗门     齐来对彼施供养 (二三)

一三九

    彼离尘垢得大道     乘得天乘八等至

    离却贪欲至梵天     彼至梵天无遮止 (二四)

一四○

    虽生诵习圣典家     因缘甚深婆罗门

    彼等造作诸恶业     屡屡近行于此者 (二五)

一四一

    乃于现世受呵责     以至来世生恶趣

    彼等趣至于恶趣     又受种种之呵责

    虽生尊位难遮止 (二六)

一四二

    非因生来乃贱民8     亦非生是婆罗门

    乃由依行当贱民     亦依行是婆罗门」 (二七)

事火婆罗堕阇婆罗门闻此言后,白佛言:「卿瞿昙!希有哉,卿瞿昙!希有哉。卿瞿昙!譬如使倒而复起,蔽者开露,如教迷者以道,如暗夜揭来灯火,使具眼者得见诸色,如此卿瞿昙以诸多之教说说法。我愿归依卿瞿昙、教法、比丘僧。卿瞿昙!由今日以后,以至寿尽,认受我归依为优婆塞。」

贱民经竟

注1 本经之注释书中以事火婆罗堕阇经(Aggika-Bharadvaja-sutta)之名为标题。汉译本与本经相当之经为杂阿含一○二经(大正藏二、二八b以下),别译本杂阿含二六八经(大正藏二、四六七b以下)。

2 本偈亦出于PTS.I,P.160。

3 本偈参照Sn.98偈及J.IV.P.184。

4 本偈参照Sn.100。

5 本偈参照十诵律卷二卷四九(大正藏二三、一二b、三五六c)、有部毘奈耶卷一○(大正藏二三、六七六a)、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四(大正藏二三、九二七b)。

6 本偈与 Sn.142 偈同。

7 摩檀迦(Matanga)故事出自SnA.PP.184-191;J.IV.PP.376-389 等。

8 本偈与 Sn.136 偈同。又出自SnA,P.192。